举例说明吧,数年前火遍互联网的一组图,《中国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摄影师:Adrian Fisk,1970年出生,英国人。

这组照片我在无数网络空间遇到过若干次,一般是这么介绍的:

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英国摄影家Adrian Fisk在中国完成了12000km的旅行,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她找了若干个16-30岁的中国年轻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什么都可以。然后让他们握着纸,再把他们拍了下来。

请注意,这些信息源甚至连摄影师的性别都懒得搞清。

中国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如果你有志于摄影,一定要探寻更多的内容,研究为什么这个摄影师要拍摄这组照片,他用什么方法拍摄的这组照片,为什么他能完成这组照片。

带着这些问题,去互联网上检索一下吧,然后可以找到这个(英文不好的摄影师有福了)

“我说中国”——我想知道中国年轻人在想什么”

从这篇文章可以总结出以下要点:

Adrian Fisk是如何拍摄这组照片的?

在2008年夏天,阿德里安和翻译两人,用35天时间走过香港、广东、广西、上海、北京、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1.25万公里的路程,访问拍摄了56个16到30岁的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中国人。“随机地找到一些人,给他们一张白纸,让他们写下任何想说的话。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他们的内心,之前通常会有两个小时左右的采访,一天走400多公里,非常辛苦。”

要点1:摄影师走了多个城市,跨度很大。

要点2:56个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中国人。

两点保证了这组照片的内涵十分丰富多样,所以才在中文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传播。

建议1:好作品是要付出时间与精力的。

要点3:拍照片之前会有两个多小时的采访。

看似简单的照片,其生动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采访工作基础之上的。

建议2:不说采访能力,好的摄影师应该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

Adrian Fisk为什么要拍摄这组照片以及为什么他能完成这组照片?

要点1:摄影师出生于澳大利亚,他的幼年在非洲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回到英国定居。因为“在不同文化背景里长大”,阿德里安心里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这么个小岛”了。

建议3:摄影:是个人化的,拍你感兴趣的,拍你了解的,或者拍摄之前做足准备功课,都十分重要。

要点2:在他整个16年的职业生涯中,青年问题始终是最感兴趣的话题。

在他刚毕业的几年里,从1994到1999年,他花了5年时间拍摄有关英国青年文化的照片。 “我拍关于年轻一代的亚文化的时候,对当时的环保抗议很有兴趣,以及年轻人如何将自己的行动变成政治进程的一部分,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比如一些年轻人反对政府修路,因为修路车就多了,车多了污染就多了。为了达到让政府减少修路的目的,他们盖了很多树屋,就住在树上。于是,我为了拍摄,也盖了树屋,跟他们一起住了6个月,完成了我的第一个故事。” 2003年他到了印度,就再也没回来,“南亚”成为他之后5年的唯一故事来源。

建议4:综合1和3两条建议,出一组“好”的作品是认知和实践不断积累的成果。

此外,

建议5:多看作品。

摄影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新闻报道,社会纪实,比如日常生活,自然地理,在每个领域,都有无数的优秀作品矗立在那里,你可以去阅读,揣摩,去模仿,去超越。

如何去寻找这些作品呢,给你一个导航:莱卡中文杂志的

Tags:摄影奖项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很多类别获奖作品,然后按图索骥找到更多的资源。

鉴于你是学生,再给你一个中国新闻奖做反面教材吧,

中国记协网(中华新闻传媒网)

我觉得,如果以上建议你能做到6分,也可以。

因为,即使你都能做到9分,也不一定能拍出“一组好的主题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