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在国外接受采访时,曾以水喻中国太极功夫,大意“如水,因形而形,随形就势,以势生力”。

正是因形而形,水有了不同形态和美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积水为海、水滴石穿、饮水思源、细水长流、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等,都蕴藏着生活智慧。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流淌的额尔齐斯河》作者:杨保罗

一幅好的生态摄影作品,源于点、线、面的结合以及光影的辅助。所谓于平常中立,是立意,是画感,也是被很多人称之为摄影人要修炼的“摄影眼”。呈现在作品上,就是空灵之感,是日常为人所忽略的美,也是荒木经惟口中“幸好当时拍下来了”的瞬间。

今天,看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年入选与水相关作品,便忆起荒木经惟所言的“生即是动”。

世间万物,一切源于生、源于动,不生不动,不动不生,创作时动心于山水,动心于人文,才会出好作品。

水之韵,微澜涟涟,在不同速度的快门下,充溢着迥异的诗情与诗境。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晨捕》作者:蔡美婉

水天一色为静,而云映于水、水映云间是谁在动呢?所以很多摄影者喜欢调整曝光和角度,强化景物在水中的魅影摇曳。

面对湍流、瀑布,好多人喜欢航拍或从高处俯瞰,如上帝之眼,取景构图,因其不同于常规的视角,充满疏离之感,故多以恢泓气势和震撼感而闻名。不过近几年,航拍的摄影人多了,要出大片、好片,还是要多花心思。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描绘了自然选择与物种的神奇演变。而占据着地球大半的水,何尝不是充满着变化与惊喜,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发现那些惊喜。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浮动的冰山》作者:戎文文

冰,被冻住的水,也是摄影师眼中自然在不同温度下作的画。雾淞、冰花、冰雕、冰棱,冰洞……都是“装在相机里的水”。

已逾80高龄的杨信生老师,也是人与环境摄影大赛资深评委,为把曹操诗作《观沧海》拍摄成画意摄影作品,特地从上海飞到海南,捕捉下天海之间的影像。

《跳舞的水系列》作者:孙孝明

昆虫微距摄影师孙孝明,偶然心血来潮,发现油彩醮于水中、妙象天成的“新大陆”。设计师聂聂在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上初见其作品后,赞其摄影作品可以直接用作丝巾设计的图案。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北印度洋莫克兰海沟的“藻华现象”》作者:张建松

于我而言,最喜欢的是奔赴大海,浪起了,泡沫四下飞溅,低机位拍特写,此时,那海水是长了翅膀的,让岸边礁石忍不住后退。水与岸的嬉舞,有激烈,有温和,恰似生命本身。

春末夏发,一年一度的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将于六五环境日启动,此届赛事在自然、人文、生物摄影作品征集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生命的流动》主题作品征集,欢迎大家打开“摄影眼”,记录更多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