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作家网主办的“李一默作品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李一默笔下的故乡山西右玉县城的风土人情展开了探讨,并就青年作家如何写好县城题材建言献策。

李一默,本名李英俊,1987年出生。他从读大学起就创作小说,笔力集中在短篇小说文体实践中。尤其近两年,他发表了一系列如《大地》《火焰山》《小县城》《杀死一只麻雀》《泅渡》《去右玉找一棵树》《藏身》等县城题材的短篇小说,累计数十万字。

上述这些作品大多以作者晋北家乡右玉县为叙事背景,涵盖了矿工、植树造林者、杂货铺老板、放牛倌、司机、教师等各色人物,故事情节简单,语言风格质朴,与营造紧张极具戏剧冲突的小说氛围不同,作者极力在一种更为缓慢的叙述节奏中呈现人物在县城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此外,李一默的小说创作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煤矿及矿工、植树造林、二人台、方言等“县城元素”在其小说中俯首皆是。值得注意的是,李一默笔下的县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县城作为连接乡村和城市的过渡地带,既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更是各色人物徘徊于出走和归来之间的精神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一默小说描述的“县城状态”是绝大多数中国县城的真实写照,具有普遍性意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逐一阅读李一默作品后认为,他的创作已初步告别了小说家的青涩阶段,正走向自我成熟之路。李一默的创作拥有共同的主题,即书写自己离开之后家乡县城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作者试图把很多对生活的思考深入地容纳进小说中去,这也赋予了作品基本的面貌。小说《大地》《去右玉找一棵树》《火焰山》等都与时代的风貌紧密贴合,又具有一种底层关怀意识。小说的叙事接地气、有温度,在细节描写上充分到位。

《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徐晨亮对李一默创作的短篇小说《铜人》较为认可,他认为这是李一默全部作品中最体现“贴着人物写”的篇目。《铜人》的情节线索并不复杂,但小说中的“铜人”通过特定的视角与周遭世界进行充分的精神互动,作者的感受力在这个形象中被激活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谈到,从《小县城》为代表等小说中,可以发现李一默虽然具备相当庞大的个人经验,但却相对少地动用个人的经验储备进行创作,作者更愿意朝向更开阔的生活和世界,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展现比较成熟的叙述能力。崔庆蕾认为,李一默小说“弱故事性强叙述性”,文学能量在叙述中蓄积铺展,带有特别的韧性和味道,并善于把握人物心理,能够把微妙的、隐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内容挖掘出来。

同为山西右玉人的青年诗人李啸洋注意到李一默小说中鲜明的地域色彩,山西右玉一带的人文地理萦绕在字里行间,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李啸洋认为,李一默小说中写出了作为“县城”的独特的中国逻辑,县城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一切在这里获得了折中性,它既具有历史的投影,又遵从现代化的驳杂,李一默小说对县城的把握比较准确,读来令人感到一种贴切的信服与喜悦。

同时,与会专家认为李一默的小说中尚存在着种种不足,也有着当下青年创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文学区别于社会学、历史学,其文字描述更适合通过具体的细节、场景传达给读者,作者通过把个人化的经验感受埋藏进文本内部,可以获取更强的创作张力。大家建议,小说中需减少概述性内容,以更丰富、立体的文学表达组织叙述,同时要注意小说的形式感,用更具现代性、合理性、技巧性的形式结构故事,让经过众多小说家之口讲述过的主题再传新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