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39年8月19日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发明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世界摄影领域里被人们所熟知的摄影大师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我始终钦佩摄影领域的前辈们,他们那个年代条件极其艰苦,相机胶片远远不及现代的数码技术,但他们却有着一份非同凡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摄影人的最高境界和价值所在。

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 1908年8月22日-2004年8月3日) 法国著名摄影家,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1952年出版摄影集中提出最具精髓的摄影美学理论和观念,他说: “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指通过抓拍手段,在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代表作品:《男孩》(1958)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张照片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瞬间》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乔治六世加冕礼》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别具慧眼,旁敲侧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

2、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年10月22日-1954年5月25日),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他是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1947年,他和“决定性瞬间”的倡导者布列松一同创立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了全球第一家自由摄影师的合作组织。据记载他的摄影生涯就如同赌命一样,在二战期间的各个战区——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北亚战争、意大利战争、诺曼第登陆战、法国解放战的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去换取莱卡相机里的一格格底片, 1954年5月25日,不幸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战争时期,卡帕在前线与死亡斗争,创作出许多震惊世界的名作。“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这是他最著名的一句话。

代表作品:1936年9月5日,罗伯特·卡帕在西班牙内战前线拍下了《士兵之死》这幅使他名垂青史的照片。他所拍摄的义勇军战士之死,捕捉到一个战士中枪倒下的瞬间状态,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具戏剧性和最有争议的战争照片,一幅不朽之作。

1944年的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行动,他随军报道了奥马哈海滩战役。他的作品通过凝结瞬间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在奥马哈海滩的枪林弹雨中,卡帕拍摄了106张底片。然而再回到伦敦的暗房冲洗时,工作人员的失误毁掉了绝大多数底片,经过一番努力,抢救出了其中的11张《诺曼底登陆》的照片。

3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6月24日-2016年8月30日)法国著名摄影家。他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后来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半个多世纪前,马克·吕布从印度辗转香港来到广州,然后一路北上,第一次沿途记录中国风景,其中包括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及建设中的长江大桥。这位大师抓拍的众多黑白照片,已成为巨变中国的一份历史档案。1957年马克·吕布发表了他报道中国的第一张图片以后,他先后多次访问达中国20多次。留下很多经典照片。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

代表作品:吕布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是《Eiffel Tower Painter》,拍摄于1953年的巴黎。这张照片描绘了一个正在粉刷建筑物的工人,他的造型就像是栖息于塔间的舞者,巴黎城在照片背景中若隐若现。

《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中国三面红旗)、《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

在中国摄影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人概括说曾有三次辉煌,这些摄影发展的高潮无不以艺术摄影创新有关: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早期摄影家陈万里、郎静山等人,他们将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气韵纳入摄影画面,体现画意的追求,心意的表达,诗意的升华,把摄影提升到新的艺术境地。第二次是在40年代前后,活跃在解放区的一批革命摄影家,如吴印咸、徐肖冰等,他们既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又将摄影溶入了新思想新技术,创造了一批具有划时代的现实主义影作,开创了摄影艺术的新天地。

4、 郎静山(1892年-1995年)

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

独树一帜。 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

代表作品: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

5、 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

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他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东北电影制片厂长等职务,吴印咸先生与世纪同龄,他是中国革命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纪录者。他用手中的摄影机和照相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潮流中,忠实地纪录着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在长达7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拍摄了数万张黑白和彩色照片;拍摄了7部故事片和5部纪录片,曾获得全国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摄影奖”;编著了20多本摄影艺术专著;举办了近20次个人摄影展览。

代表作品:风云儿女(1935)、坚苦的奋斗(1935)、生死同心(1936)、马路天使(1937)

抗日战争时期,吴印咸在延安拍摄了《南泥湾》、《白求恩大夫》、《延安与八路军》等党的七大会议等新闻纪录片,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白求恩拍下了很多历史珍贵镜头,成为中国革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50、60年代,吴印咸的摄影代表作有《未来》、《向人民致敬》、《刘三姐》、《红旗谱》等。

70年,吴印咸为国务院文化组成员,后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在工作之际拍摄了《山乡果农》、《老红军邹文楷》、《牧民的怀念》、《北海雪柳》、《作家茅盾》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