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唐诗《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画册作品

苏唐诗演艺-艺术家古建筑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年度总冠军。

顶端新闻记者黄亚芳/文受访者供图

商丘民警苏唐诗(顶端号:苏唐诗),花了10年时间,用镜头解读中国古建筑,用光影捕捉精彩瞬间,因此他拥有了另一重身份:古建筑摄影师。10年间,他拍摄了3万张故宫照片,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甚至两度为其摄影集作序。

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专访时,他说:“我以老百姓的角度去拍摄故宫,把自己真正对建筑的理解通过镜头表达出来,让更多人和我一起爱上中国古建筑。”

从入门到成为古建摄影圈“符号”

苏唐诗是一名刑警大队警察,日常工作需要拍摄记录,他便随身携带相机,用镜头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原本只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工作之余换换心情。”2006年,他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数码相机,真正“玩”起了摄影。

此后七八年的时间里,苏唐诗将镜头锁定在了家乡虞城县的黄河故道,无论是春日的繁花似锦,还是夏日的绚丽晚霞,在他眼中,如日记般记录四季的交替,“那个时候,就是见到啥拍啥。”

日积月累中,苏唐诗的摄影技术也在不知不觉精进。2014年,他的作品《牌坊古韵》组照一举在全国性古建筑摄影比赛中获奖,还被评为“年度十佳古建筑摄影师”,对于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奖的他而言,惊喜之余也备受鼓舞。

正是从那时起,苏唐诗下定决心认真拍摄古建筑。2013年底,他去故宫旅游,站在太极殿广场上,环顾四周,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被红墙金瓦的紫禁城包围的那种感觉,令人难忘。”他感慨道,“故宫是中国古建筑集大成者,是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于是我想把这里当作我的‘练兵场’。”

2015年,他斩获了大大小小50多个奖项,逐渐成了古建筑摄影圈的“符号”。

出圈需要“认死理”

3年的古建筑拍摄时光,令苏唐诗彻彻底底爱上了古建筑,“2017年,古建筑类比赛开始取消,我也逐渐开始冷静下来,很多拍古建的朋友纷纷选择去拍风光或者纪实,我还比较‘认死理’,在这些年间的拍摄中我对古建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说到为什么钟爱古建筑,苏唐诗开始有了自己的新思考,他认为拍摄并不是单纯地拍摄古建筑本身,这其中蕴含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拍摄中,我仿佛能与这些古建筑‘灵魂共鸣’,通过这些建筑感受古代匠人的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于是,别人去拍别的了,但是我想古建筑我得接着拍。”

2017年,苏唐诗在摄影上开始有了新的探索。除了拍摄之外,他开始将自己数年间拍摄的心得与经验分享给更多热爱摄影的人,当起了摄影专业导师,在讲解与实操的过程中,苏唐诗对拍摄的思路开始日渐清晰,“课堂上,我与一位出版社老师结识,他听了我的课之后,认为我讲的内容条理十分清晰,就问我有没有愿望出一本如何拍摄古建筑类的书,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也借此机会将我这3年比赛的拍摄方法给固定下来,于是在2017年出了第一本书《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

历时多年拍出“人民的故宫”想再度拍拍河南

第一本书出版之后,苏唐诗开始冷静地思考下一部作品的内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国民居这几条线路我都想过,到后来还是觉得‘线’太长了,得缩小到‘点’,于是选择了故宫。”

苏唐诗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一点点去拍摄,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画册《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于2019年面世。

画册出版之前,苏唐诗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为他的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欣然作序。他筹备《看见,有趣的故宫》这本新摄影集时,单霁翔再度“出手”写下序言。缘分似乎在冥冥中已注定,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苏唐诗拍故宫7年,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就这样不谋而合,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故宫。

“我被眼前这些有关故宫的照片所打动。”单霁翔在序言中写道,“感谢他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踩着普通观众的脚印,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出这样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看到序言的那一刻,苏唐诗感慨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东西正好被单院长看懂了。

谈及未来的规划,苏唐诗表示之前拍过许多河南的古建筑,如今很想再拍拍河南,“当我走遍全国各地,阅览万千文化与建筑,发现许多都源起于‘老家河南’,所以我想再次深入拍拍河南的古建筑,但是到现在一直还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