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展圣洁)你见过动物的“微表情”吗?假如它们正在注视你,你还能对他们的濒危灭绝无动于衷吗?

小朋友在看展览,右上方是极危动物黑冠猴。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展楼一层临时展厅的“消失中的世界——濒危动物摄影展”,你可以和许多濒危动物“面对面”。这里精选了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物摄影艺术家蒂姆·弗拉克(Tim Flach) 的48幅作品,包含大熊猫、雪豹、丹顶鹤、倭黑猩猩、黑白领狐猴等易危、濒危、极危动物以及旅鸽、弯角剑羚等已经灭绝的动物。

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还可以看到摄影背后的故事。此外,本次还展出了6件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精美标本,如高鼻羚羊、雪豹、金丝猴等,与摄影作品遥相呼应,突出体现“濒危动物保护”的主题。

观众在观看濒危动物川金丝猴标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北京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本次展览聚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濒危程度较高的代表性动物,由易危(Vulnerable,VU)、濒危(Endangered,EN)、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和灭绝(Extinct,EX)五部分动物摄影作品组成。

右一为极危动物墨西哥钝口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灭绝动物”部分,展览展出了一幅旅鸽标本的摄影作品。据悉,19世纪末,野生旅鸽彻底消失。1914年9月1日,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里,最后一只人工养殖的旅鸽“玛莎”死去。它的尸体被送给美国史密森学会,制成标本,保存至今,此次拍摄的作品便是该标本。

展出的摄影作品,极危动物恒河鳄。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行走在展厅里,观众会发现,一张张经过放大的动物表情,或平静,或柔情,或是正在看着你,又或是带着一丝丝悲情。苗雨雁表示,常见的动物摄影主要拍摄动物的形体、动作,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但这些作品拍摄的是动物的头部,采用肖像摄影的艺术手法。“说起肖像作品,我们一般会想到人的肖像。人物肖像能够捕捉一些微表情,很好地体现人的性格特点。多数动物的表情很简单,但有些动物的表情也很丰富。这些摄影作品,呈现了清晰、生动的动物表情,是平常比较难见到的,而且这样的动物摄影也比较难拍。”

展览从艺术的视角聚焦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呼吁人们关注正在消失的濒危动物,保护动物,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悉,本次展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和彼岸东方(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展览展期为3月8日至6月12日,免费开放,预约博物馆参观门票即可入场参观。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