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4年起生活和工作在纽约。30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定义为跨学科的当代艺术家,摄影、绘画、装置……最近他又开始对建筑进行探讨。他的摄影代表作追溯着时间的起源与社会进步,试图在东西方的不同意识形态间搭建一座桥梁

1975年,杉本博司开始摸索戴维·艾略特在他的散文《无穷的表面》所描述的“艺术家作品发展源头的三元基础流派”。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也基于三个基础系列:立体模型、剧院和海景,它们被时间的力量启动并相互连接在一起。不管是转瞬即逝、深邃凝重,还是遁空无形,他作品的主题终究离不开时间这一基本概念。

杉本博司的作品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原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同时,他也获得了无数荣誉与奖项,包括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绘画奖(2009)、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哈苏荣誉奖)(2001)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第十五届年度艺术无限奖(1999),还曾获得古根汉姆基金会和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奖金。他的作品被众多公共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伦敦国家艺术馆、东京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史密斯国家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艺术馆等。

影院,福克斯,密西根,1980

影院,三城汽车影院,圣贝纳迪诺,1993

《影院》系列,“一个晚上,当我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拍照片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想法,我问自己,如果把一整部电影在一张照片上拍摄出来会是什么样?我心里回答说,你会得到一张发光的帆布。为了能实现这个想法,我马上开始实验。一个下午我带着一架大画幅相机来到东部一个很便宜的电影院,电影一开始,我就打开大光圈按下快门。两个小时后电影结束时我闭上光圈并在当天晚上把这张底片冲洗出来,我想象中的画面猛地呈现在我眼前”(杉本博司)。这就是《影院》系列创作灵感的来源,整组照片每一张画面正中心都是一块方方正正的长方形,这块规整的长方形是一部完整电影的痕迹,是某段时间一种有形的记录,静静的屏幕和仍然残存一丝人体温度的座位,以及属于影院建筑中的一切,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每件事当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身上就会承载无数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或明显或不明显地改变着事物的本身。而影院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无数故事的地方。

蜡像: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妻子—亨利八世,1999

蜡像: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1999

蜡像: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妻子—克利夫斯的安妮,1999

《概念形式》系列,体现了杉本博司对于数学模型拍摄的浓厚兴趣,这一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杜尚和曼·雷。杉本博司曾说:“这些19世纪石膏模型的纯粹形式和脆弱感令我痴迷。”《概念形式》将杉本博司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融入数学空间,勾勒出这一概念发展变迁的文化历程。

概念形式,克莱布希对角曲面,27维立方体,2004

概念形式,校准器,2004

概念形式,蜗轮,2004

杉本博司的《闪电原野》系列作品以有机物的组合结构以及原始形态为主题,流淌着奔放的动态和能量,影射着生命起源之时迸发出的第一个火花。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以摄影为载体寄托了杉本博司对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热情。他未使用照相机,而是在暗房里将未曝光的胶片放到预先设计好的、能够产生不同电压电流的设备上,以创造出特殊的效果。

闪电原野,2009

闪电原野,2009

闪电原野,2009

闪电原野,2009

阿拉斯加的狼群,1994

海景,爱琴海,碧里昂,1990

海景,北太平洋,奥库罗萨基,2002

*原文刊载于2012年第08期《中国摄影家》杂志,原文标题《杉本博司作品》,摄影 版权/杉本博司,图文来源/佩斯北京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私信与本刊联系。

编辑|田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