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尹祥君  葵邱书院书画顾问(著名书法家)图/网络

  记忆中的元宵节幸福又快乐

  文/苏永莉

         岁岁年年,岁岁都过年,似乎现在的人们对传统的节日有一些淡忘,这也并不奇怪,现在的生活好了,过节和每天吃的穿的和平时差不了多少。如果你想吃,有足够的胃口,山珍海味可随意。如果你想买新衣服,只要不是高档奢华品,也不是多大的奢望。我们这些30年代40年代的人,对传统佳节十分有情感,我对几十年前的元宵节,记忆深刻难忘。月与灯依旧,不见昔日家乡人,真可谓是岁月难忘。

         六十年前,老家简阳过春节和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虽然灯很简陋,也只是大门帖对联和大红的福字,但是乡亲们十分看重,非常热心。那个年代,对联必须要用钱买,有老先生在街上角落支上摊子,磨上墨汁,写对联挣钱,对联卖一角,或者二三角,不像现在,有文化部门的艺术家们,免费为我们书写赠送。

         春节过后,到了元霄节,在小城的街上商店,却没有包好的现成元宵卖,只有元宵心子卖,各家只能用糯米泡一天一夜,石磨子磨浆,晒干后再磨成粉子面,用来包大小汤圆、大汤圆。包有甜心子的大汤圆,在元霄节大早吃,小汤圆没有包心子,只将粉子面和水揉成面团,掰成小砣,开水煮熟,放红糖或者白糖吃,这也是难得吃上。也许是当年生活困难的原因,我觉得那个时候包了心子的元宵,十分的香甜,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每家每户做元霄心子,一般用红糖、芝麻、花生米加在一起,炒制成。

         每年老家到了元宵节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般喜庆。街上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彩灯上画的有小人书里的孙悟空、林黛玉、沙和尚、鲁智深。我们左右邻居的小孩子,吃饱喝足后,用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去买花炮放。虽然我们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只有几角一两元钱,但是十分快乐,觉得玩得十分的开心。我们走路去县城的文化站,元宵节这一天,要挂上走马灯、四角灯、宫廷灯,各形各色的彩纸糊的灯,还有猜谜语活动,猜中的发两个水果糖或者两个小气球,这是难得的奖品。

         在老家万来户口的小县城,老一辈人讲究,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白天大锣大鼓欢闹在桥头上表演,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有川剧戏乐伴奏。我们年纪小,无资格参与挂灯、点灯、放灯,趁大人高兴热闹心情好,在旁大吼大叫着抢彩纸,抢鞭炮,父母也不会责怪,更不会动手打我们,因为元宵节是一年的好兆头,但是千万要忌口,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老家民俗:元宵节到晚上,上了灯,叫灯节,而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元霄节。我现在还记忆深刻,在妈妈的指导下,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元霄灯,点了蜡烛,外面的纸屏上映出了影子,高兴得在街上大吼大叫。而小伙伴们提着的有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爹爹妈妈爷爷奶奶也做不好,只好心痛几角一元去买。          

         真佩服我们老祖先的智慧,简单的一盏元霄灯,在他们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上学后看到,书上有过这样对元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

         长大之后,我读了中学、大专,才知道,家乡的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不是灯,元霄灯有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五彩缤纷绚烂的灯光,包括了美好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祈福。各地元宵节古老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的缩影,应该得到我们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苏永莉,女,四川西昌人,中共党员,教师,研究生学历,逸趣斋主人。爱好广泛,喜欢旅游、写作、音乐,热爱古典诗词,西昌邛泸诗社成员,西昌教育学会会员,平时工作之余以诗词创作为主,对中华传统文化多有涉猎,参加《诗咏西昌》编辑工作,诗词文学作品散见于《金榜头条》、《龙风期刊》等刊物,有作品获奖。  

  葵邱书院投稿邮箱:kuiqiushuyuan@163.com

  欢迎新老朋友投稿葵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