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 | 是 | 摄 | 影 |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一)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二)

海报制作:墨小米

第12届蚂蚁摄影奖评审略述

萧沉

2023-02-10于天津

自去年十月征稿至年底,本届蚂蚁摄影奖的参赛来稿图片为1320组(约2万多幅图片),比上届多了近3倍。数量所以激增,是因得到了“视觉中国”旗下500px平台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如此众多的参赛来稿,我断断续续看了近一个月,大有“沙里淘金”的疲惫感。由此,我拔脚去四川云游了十天,算是解压换脑筋吧。

本届参赛来稿,激增了不少风光或风景“糖水片”(约占三分之一)。2006年我给“糖水片”下的定义是----“只有构图/没有意图;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只有感官美/没有心灵美”。今天看来,大概依然适用。许多“糖水片”不是不好看,而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审美立场,基本来自于“哇/美得真像一幅画”。这个“美得真像一幅画”的审美观,就是“知识的审美”,也可视为“他人的审美”,看不到拍摄者自己的审美知觉-立场-心性。所以,此类参赛来稿也就大可忽略不计了。

再有一类就是“观念摄影”,通过思想观念-艺术观念-哲学观念等,试图用摄影或综合影像视觉艺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表达,有些也动用了数码科技与网络科技。但大都感到思想与方法结合得比较生硬。某些作品甚至也有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太绕远了,便有故弄玄虚或为作品而作的感觉。再有就是试图用摄影或综合艺术的方式,想去表达或解决一些哲学问题或艺术问题,这种也是过于“负重”了,其实摄影是表达或解决不了这些理论问题的。

观念倘若表达不好,反不如老老实实的社会人文纪实来的自然朴实。当然,参赛来稿中也有一些社会人文纪实摄影,在拍摄与完成度上过于随意了,耽误或浪费了一些立意较好的题材。中国文化的境界很讲究对“分寸”或“火候”的把握与拿捏,不到也不行,用力过猛也不行。有几组还不错的作品就存在“用力过猛”的倾向,这是需要引起摄影人注意的。

以上我多说了几句参赛来稿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还有一些不错的作品,简明-朴素,不装模作样,摄影性也较强。本届蚂蚁摄影奖,我个人也更加注重作品的摄影性,对比较观念的“手段/把戏”类作品,持有更多的怀疑和警惕性。有关入选的10组作品,我会在接下来的“作品公示”中给一点具体的评语,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

颁奖通知

2022“蚂蚁摄影奖”颁奖典礼

主讲:萧沉

时间:2月24日(周五)晚20:00

评委萧沉将在“蚂蚁隔壁班”微信群公布最后3位优秀奖和1位大奖名单并对所有入围10组作品做现场点评,欢迎大家参与。

方式微信群语音+图片

邀请入群

已经在“蚂蚁隔壁班”各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加群

入围作品名单

按投稿时间排序

张涛《雨柔》

王乃功《和你在一起》

单衣《风景旧曾谙》

杨焰光《空镜》

余华强《小城小记》

李龙俊《凝视》

孙雪《彩衣》

王嘉栋《后疫情时代的上海与经济》

周馨《疫情三年》

汪滢滢《大森林舞厅》

余华强《小城小记》

我生活在南方的小城,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故土之情,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熟悉的味道。这里发生的也许平淡无奇,更容易被忽略与淡忘,然而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场景,在我心中,却有着某种特殊的感觉,走上街头用心去感受对象的情绪,转换成自己的情绪用影像去表达,不期而遇的某些情景挑拨着我的神经,驱使我按下快门的涌动。我一个人静静的去感受这座城市,只想通过影像的传递方式,表达一些个人的情绪。我收集某个时间节点散落的碎片,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幅城市情绪……

让这些情绪给人有所触动,也正是这种情绪是我所要表达或带给大家的情绪。

评委萧沉点评:

这组摄于南方的《小城小记》,让我一下就想起了玛格南摄影师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 Erwitt)式的幽默摄影。当然,拍摄者所摄取的各色人物与场景本身或许并不幽默,完全出于拍摄者发现幽默的心性和一双慧眼。这是一组“很摄影”的图片佳作,人物或场景之间所形成的视觉“错觉”,是产生幽默的主要因素。疫情防控持续三年,人们的心绪太郁闷了,真的需要一丝自嘲和幽默予以解压(虽然这些图片并非摄于这三年)。作者显然是位心怀达观的摄影人,不愿“找别扭”,只愿通过摄影发现一些能使人心情快慰的画面。好吧,我们就只当人间充满了这样的荒诞与幽默,自己不再和自己过意不去。

李龙俊《凝视》

图们江和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我十多年前就开始独自行走于图们江和鸭绿江边,因为江的对岸是我祖先生活过的土地,我和对岸的百姓流着相同的血,说者相同的语言,这种民族情感也许来自于血液。情感促使我更加关注对岸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朝鲜像文明世界之外的一座孤岛,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隔江而望,它离我那么近,近的触手可及,但又似乎很远。

这组“凝视”作品,我用冷静的拍摄方式,力求客观真实记录,却又不仅限于记录现实,每张照片都是我主观选择的结果,选择中有我鲜明的态度。在长期拍摄凝视中,距离产生的视角,使我看到的是整个朝鲜民族的苦难。在后期整理编辑中,有我自己情绪的表露。希望读者观看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对岸百姓生活如此的贫困?这里即有自身的原因,还有国际经济制裁的结果。不过感到欣慰的是朝鲜正在缓慢艰难的发展,百姓生活逐年提高。我在编辑这组作品时,特意把平房中烟筒林立的特写图片放在第一位置,最后一张平房当中有几栋新建的崭新楼房,寓意着发展和变化。许多人看朝鲜是从外向里看,我力求从里向外看,也许这就是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别人眼中看到的是愚昧落后,我看到的是苦难和坚强。我关注更多的是朝鲜百姓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顽强的生存。画面中的人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显得非常渺小,都是身处于社会景观之中,作为集体的组合元素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出现在画面中,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很是清晰。这种人类的社会景观,其中的人,是一种后现代的人,是焦虑的、不安的、渺小的,丧失自己主体性的。

这些凝视中的映像切片,虽然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但它是朝鲜民族艰难岁月的见证。至于是记录还是艺术?已经不重要了。它是我向生活在对岸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苍生,具有不畏苦难坚韧不屈优秀品质的敬重!总之,希望这组作品能够引导大家在关注朝鲜的同时产生物象之外的联想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我拍摄和呈现给大家的初衷。

评委萧沉点评:

拍朝鲜的图片很多,但真没见过这样拍朝鲜的,差不多15-45度角中长焦和长焦远摄,多半是一江之隔朝鲜乡镇居民区的屋顶-建筑-巷陌-工地等,而与其名之为《凝视》,其实也有远远“窥视”的感觉,倒挺符合我们看这个“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国度的心态。更难得的是图片的细节也极丰富,投到大屏幕上看,很是震撼。所以,若用手机看李龙俊的这组图片,实在是对不起这样的大片。长焦远摄,玛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就这么拍过题为《沙滩疗法》的海滩,打破了长焦拍摄艺术与纪实的忌讳。日本摄影师深濑昌久也曾用中长焦拍过著名的《鸦》组照。当然,上述两位国际名家的作品都各有深意与侧重,结果却均有奇效。李龙俊作品所附带的简述文字较多,我不看,只看图片就够了,由此对朝鲜这个“神秘国度”的想象与认识空间也会更多更大。他作为居住在延边的朝鲜族摄影师,对朝鲜显然有著更深更难以言表的历史与人文情怀。他其实也有能深入到朝鲜内地(一般游客无缘进入的任何地区民宅内)进行拍摄的人缘关系和能力,但这组图片他偏要宏观地“远摄”,意味深长。

本届已收到承诺奖金金额:42800元

(截止至2023年2月16日,欢迎继续捐赠)

本年度奖项设置:

1、大奖一名 获实际奖金募集总数64%

2、优秀奖三名 每名获实际奖金募集总数12%

“蚂蚁摄影”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致力于挖掘有个性化艺术追求的摄影师,挖掘摄影新人,传播摄影知识,促进摄影文化交流。

十余年来,“蚂蚁摄影”以社群和公众号为媒介,通过组织摄影赛事、译介摄影文献、邀约名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建成了具有“蚂蚁”特色的摄影内容矩阵,在服务广大影友的同时,亦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始于2011年的“蚂蚁摄影奖”是“蚂蚁摄影”旗下最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活动。“蚂蚁摄影奖”以自由、开放、包容、创新为宗旨,最大限度地为参赛者提供驰骋光影的空间。赛事只设一名评委,第1-8届评委为吴家林;第9届至今为萧沉。赛事奖金全部来自影友众筹。

在理论译介方面,近年来“蚂蚁摄影”陆续翻译整理了《布列松的选择》(85篇)、《摄影黑皮书》(205篇)、《萨考斯基看照片》(100篇),以及《Looking in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17万字全书)等经典文献。目前,《摄影书的历史》、《新摄影史》、《日本写真集史》、《五十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等摄影著作正在陆续翻译连载中。

2020年2月,“蚂蚁摄影”推出“蚂蚁隔壁班”线上分享会,为摄影创作者提供展示、发声和交流的平台,至今已策划并实施147期。分享会由知名摄影家以及优秀的摄影从业者、爱好者担任主讲,内容涉及摄影实践和理论的方方面面,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未来,“蚂蚁摄影”将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内容领域,把对摄影的信仰踏踏实实落在行动上,竭力打造卓越的标杆性、示范性摄影平台。

往届获奖作品